智慧城市、交通运输、大健康三领域有望成为PPP行业

本期导读
自2014年以来,我国开始大力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PPP模式。这一模式即为民营资本积极参与投身社会公共服务建设提供了规范且畅通渠道,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各级政府职能的转变。
自2014年以来,我国开始大力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PPP模式。这一模式即为民营资本积极参与投身社会公共服务建设提供了规范且畅通渠道,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各级政府职能的转变。
据PPP有例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1月-7月,全国已成交的PPP项目数为1599个,比去年同期增长28%;投资规模达到2.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7.6%。
国务院曾表态,发展PPP模式有利于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利于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促进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
三年时间过去,PPP这一新模式在中国砥砺前行,并通过释放资本市场活力,摸索包括资产证券化、政府引导基金等多条途径。
2017年是PPP发展的关键时点,基于盈利模式逐渐成熟,加上政策扶持不断加码,存量项目的落地执行时间周期等多因素叠加,PPP将迎来发展黄金期。在具体项目方面,我们看好大健康、智慧城市和基建关键交通运输等领域。
PPP三年逐步释放活力
PPP是指,在国外已经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我国自2014年开始正式推进PPP项目,打开了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事业发展的光明之路,取而代之过去的“影子银行”和政府违规举债等行为,释放资本市场活力,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并借助其专业度,令社会迫切需要的公共服务能够快速且长足发展。
据PPP有例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1月-7月,全国已成交的PPP项目数为1599个,比去年同期增长28%;投资规模达到2.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7.6%。
从清科2016年发布的去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当时已签约PPP项目数量分析,和PPP项目需求来看,贵州、河南、山东等省市的成绩均名列前茅,发展迅速。
从已签约的项目来看,高投入,盈利模式清晰的市政交通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医疗养老等仍是2016年、2017年PPP项目的热点所在。
2017年1-7月的在招项目分部数据
政策市场多道发力
一个新兴事物仅仅用三年时间就得到快速发展,背后必然离不开政策和市场的双向良好互动。
在政策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扶持力度持续加大。近年来,为了服务于国内PPP产业的发展,国内各级政府协同合作,颁布了一系列支持发展措施,如财政部发布了《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和关于印发《PPP物有所值评价指引(试行)》的通知。国家发改委研究提出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等》。
其中,42号文提出的“中央财政出资设立支持基金”被认为是支持设立中央级PPP产业引导基金。
此后,财政部又发布通知,“将联合十大机构设立1800亿PPP融资支持基金,……要在财税、价格、土地、金融等方面加大对PPP项目的支持力度,保证社会资本和公众共同受益”。
第二,大量原本没有良好投资方向的社会资金,因PPP项目和PPP政府引导基金的出现,得以引入更有利于公共事业发展的方向。数据显示,2016年8月成立的中国PPP基金总规模1800亿,每个项目投资额占项目总额的的不到10%,以其去年下半年仅成立半年,涉及项目总投资额超过8000亿来看,调动社会资源超过7000亿。
-
-
-
{{item.createTime}}
{{item.userAccount}}
匿名评论
{{item.likeCount}} {{item.content}}
-
-
-
{{item.replyTime}}
{{item.replyPerson}}
{{item.replyContent}}
-
-
-
栏目简介

篇幅虽短却能网罗业内最新的热点事件、各类黑科技的前沿资讯,我们以独特的视角进行解读,并邀您一起展望行业的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