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大咖说 > 对中国安防“十四五”规划的建议书 [上篇]

对中国安防“十四五”规划的建议书 [上篇]

分享

本期导读

自“十四五”规划建议审核通过后,“平安中国”一词首次单独作为核心关键词出现,值得相关产业和企业的关注与重视。“平安中国”建设更是成为“十四五”规划的关键部分,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十四五”规划的重点主要包括:推动数字产业化、推进产业数字化、服务数字化治理,推广数据管理能力国家标准、加强数据和网络安全、全面提升数据服务的能力等。 数据安防、智慧安防是“平安中国”建设中最核心的原料,就对中国安防“十四五”规划相关话题,我们很荣幸能邀请到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研究院员 刘希清老师 为我们带来最专业的全方位解读。

2021-04-13 15:25:46 讲师:刘希清 编辑:王嘉妮
观看:873 评论:0 0: 未收藏
刘希清先生早期师从吴全德院士,从事光电发射和微光夜视科技研究,项目组的相关研究成果曾获国家教委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2018年6月6日,第三届中国智能建筑节行业盛典在西安成功举办,在这次盛会上,刘希清前辈荣获第三届中国智能建筑节组委会颁发的“智能建筑行业特殊功勋奖”。
在半个多世纪的职业生涯中,刘希清始终致力于中国的信息化、智能化事业,是中国智能建筑发展的见证人与亲历者。
01
中国安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转瞬五年,中国安防行业企业年收入总额从2015年的4900亿元发展到2019年将近7562亿元,增长幅度达到54.33%,远高于GPD的增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行业。
回顾中国安防行业“十三五”的发展,从天网工程到平安城市,从平安城市到雪亮工程,从雪亮工程再到智安社区建设,政策机遇推进行业快速发展,其中视频监控建设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实现了“视安天下”。
虽然在视频监控领域和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安防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近两年也暴露出技术短板,出现了卡脖子的技术瓶颈。
 
一是视频监控所需要的高端芯片、硬盘等核心技术产品还是掌握在西方发达企业手里;
 
二是人工智能的三大要素算力、算法、数据,中国安防业仅具备数据优势,基础的芯片和算力依赖于第三方,而对于算法来说最重要的框架还要依赖TensorFlow、PyTorch等第三方,如果不掌握核心框架,算法厂商的差异化很快就会消失;
 
三是缺乏数据库和操作系统的支撑,像视频监控这样的非结构化数据要被计算机识别需要特征向量数据库,通俗地讲就是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并不成熟和稳定,成为制约视频监控发展的短板,而要实现安全可控就需要国产的操作系统支持,而大部分主流技术未必就能够运行在国产的操作系统之上。
虽然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中国安防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但展望“十四五”的发展,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发展机会。自2008年以来,智慧城市大行其道,全国大部分省份和城市都开启了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国安防行业正是智慧城市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经平安中国、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数字中国,而最终目标是实现智慧社会,智慧社会是世界发展大势,将会极大地再次带动中国安防业的发展。
02
十四五期间中国安防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主要目标
1、指导思想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和“安全发展”的总要求,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秉持综合安全(大安全)思维,构建大安防的体系架构和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安防发展新格局,促进安防产业(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助力智慧警务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
2、基本原则
(1)深刻理解发展与安全的辩证关系和“统筹发展与安全”、“安全要贯穿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的“安全发展”总要求,牢固确立安防发展必须服从于国家发展大格局,必须服务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生、生态等各领域建设的安防发展新思维。
(2)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秉持“人人安全、事事安全、时时安全、处处安全(真实空间/虚拟空间)”的综合安全理念,努力为国家、社会、行业、法人、公民构建一个在时间域和空间域上多层次、多维度的“安全屏障”或全方位、立体化的综合安全服务保障体系,努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安防发展新格局。
(3)坚持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实施行业发展的创新驱动战略:以应用创新(市场需求)为龙头导向,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管理创新为保障,努力实现安防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实施行业发展的融合发展战略:产学研用管(政)融合、市场融合、技术融合、产业融合、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地域融合、国内外融合。
(4)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提高全行业的风险防控意识。“安全防范”必须回归“安全”、回归“风险防控”。安全是目的,防范(技术)是手段,一切安防服务(产品、系统、平台、方案、软件/硬件、产业链/供应链等)必须安全可靠、安全可控。
(5)牢固确立“数据就是资源”的资源观、价值观,倡导“数据主导安防(技术)”、“软件定义安防(应用)”的安防发展新思维,在采集、使用、分析、挖掘安防数据的同时,必须保护好数据资源及其安全
(6)坚持开放思维与底线思维并重、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并进的安防研发新思维。在热情拥抱新技术,大胆试验/应用新技术的同时,组织力量逆向研发其破解技术与产品(矛和盾同时并进研发),以保证产品与服务的安全可靠与安全可控。
3、主要目标
(1)十四五期间继续保持安防产业的中高速增长
秉持大安防理念,下大力气拓展安防产品与服务在各行业、各领域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努力开发适用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生、生态等各领域、各行业安全需求(应用场景)的安防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扩大平安城市、智慧城市、雪亮工程、乡村建设行动、城市更新行动、各行各业安防应用
并努力开拓国外市场,配合一带一路建设中“加强安全保障,促进共同发展”的要求和我国驻外机构(使领馆、企事业、华人社区)的安防建设,努力实现“数字一带一路”+“安全一带一路”,有效助力保护我国国外资产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
坚持改革开放、创新融合、共赢共享的安防发展理念,放眼国内国际两个安防市场、两个技术高地,大力改善营商环境,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经济大循环,在国家构建以国内大循坏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坏相互促进的新格局的进程中,谋划安防发展新格局。
(2)科技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
加强“产学研用管(政)”的有机结合与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力军作用、龙头骨干企业的创新生力军作用、独角兽企业的创新尖兵作用和高校院所(国家实验室、工程中心)的创新攻坚作用,努力提升安防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争取在十四五末使安防产业的科技实力、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迈上新台阶。
(3)发挥制度优势,实施重大项目,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
加强“数字安防”规划建设和顶层设计,有所为,有所不为,精准施策,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瓶颈问题、卡脖子问题),争取在智能制造、智慧应用、安全可控、“数据主导安防”“软件定义安防”等方面,有新的技术突破,开发出更多高质量、高水平、高安全性、高可控性的安防产品和服务。
(4)广泛采用新科技,加快行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应用,打造新兴科技安防应用的新高地
热情拥抱新科技,广泛应用新科技,通过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值栾生、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安防领域的先行先试和推广应用,加速传统安防向现代安防的转型升级,打造高新科技安防应用的新高地。
(5)加强安防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在转型升级中实施结构调整,努力实现安防产品高端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
安防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是现代安防的必然要求,安防产品与服务的高质量高效能是安防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大力采用工业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技术,发展安防“平台经济”, 是中国安防产品由“制造”向“智造”转变、由低端向高端转变,安防产业基础由低门槛向高级化转变的关键举措,也是安防产业链供应链实现现代化和安全可控的必由之路。
(6)调结构、补短板、强弱项、夯基础
大力推动安防制造业企业、服务业企业完成以工业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为标志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夯实产业基础,是安防供给侧改革的基本要求。
 
采用技术融合、产业融合、资本融合等方式,努力巩固、大力提高现有的安防制造业基地、技术研发基地,培育更多创新型引领企业,发现、扶持更多有技术特性的独角兽企业、隐形明星企业;打造安防孵化器;鼓励采用地域融合、科技参股、人才兼职等方式,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的安防产业,努力缓解“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
服务业一直是安防业的短板,补短板,就要大力发展现代安防服务业,建立并完善现代安防服务业体系。
坚持改革、开放、创新、融合、共享、共赢的安防发展理念,引导、鼓励安防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各类安防企业在调结构、补短板、强弱项、夯基础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在强化、优化安防制造业、大力发展各类安防服务业和创新发展、融合发展、重构安防发展新格局的大背景下,认清形势、苦练内功、选准目标、自动站位,争取在十四五期间较好地完成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缓解我国安防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7)坚持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培育和发展现代安防文化
加强行业规范化管理,继续实施并完善支撑行业发展的标准化战略、专利战略、品牌战略、人才战略,大力培育和发展现代安防文化,弘扬创新、诚信、合作、共赢的行业精神,弘扬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提高全民安防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8)开展安防理论和应用科学技术研究,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安防行业需要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的支持和支撑;需要自然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技术的综合支撑与帮助。各类安全风险的分析、识别、防范与化解;各类应用场景的数据采集、传输、分析处理研判(算法算力)、显示存储,应急预案的优选,应急指挥的实施......都需要多学科多专业多门类的科学技术相互开放相互吸收相互交叉渗透融合的“融合技术”(复合技术)的支持和支撑。
安防管理的创新,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行业诚信建设、安防文化建设……都需要经济学、法学、社会伦理学等社会科学领域综合研究成果的支持和支撑。安防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呼唤强大的理论支撑。

展望“十四五”规划,安防行业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十四五”很可能决定其发展的命运,像以往依托渠道创造利润的时代将离我们渐行渐远,而如何创造、应用智能技术,服务于平安城市的建设当中,将是这一个五年的主旋律。
那么如何利用好这次的机遇?
趋利避害,实现企业的智能化转型?
下期刘希清老师将为我们揭晓。

相关安防方案推荐下载:
1.智能建筑综合安防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2.安防系统运维保障方案
3.弱电安防工程施工组织计划.
4.安防工程竣工验收确认单
5.安防监控基础知识培训
讨论热帖
发布评论
140
  • {{item.createTime}}

    {{item.userAccount}}

    匿名评论

    {{item.likeCount}} {{item.content}}

    1. {{item.replyTime}}

      {{item.replyPerson}}

      {{item.replyContent}}

人物介绍

刘希清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

研究员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研究员,曾历任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曾担任公安部一所研究室副主任、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常务副主任、公安部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等职。现任全国安防标委会(SAC/TC100)顾问、人体生物特征识别应用分技委(SAC/TC100/SC2)顾问;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顾问、专家工作委员会顾问专家。

!标题或内容中包含以下违规词语,请修改后再发布!

  • {{i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