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民用机场综合安防系统解决方案

本期导读
本期方案内,机场综合安防系统分为“前端感知系统”、“传输系统”和“中心控制系统”三部分。前端系统包括周界入侵报警系统、航站楼监控系统、飞行区监控系统、停车管理系统、要害部位监控系统及陆侧道路监控系统。中心控制系统包括云存储系统、解码拼控系统、大屏显示控制系统、机场综合安防平台。
1、系统架构
机场综合安防系统集前端安防设备、管理软件、存储、显示设备于一体形成机场整体安防监控体系。系统以iVMS机场安防平台软件为核心,实现机场各区域安防业务集中管理,在控制中心即可对前端系统集中监控、统一调度,为机场正常运行保驾护航。
▲机场综合安防系统架构图
2、 系统组成
机场综合安防系统分为“前端感知系统”、“传输系统”和“中心控制系统”三部分。前端系统包括周界入侵报警系统、航站楼监控系统、飞行区监控系统、停车管理系统、要害部位监控系统及陆侧道路监控系统。中心控制系统包括云存储系统、解码拼控系统、大屏显示控制系统、机场综合安防平台。
3、系统功能
系统建设上述多个安防子系统,实现以下几大类系统功能:
视频监控系统功能
空侧视频监控系统
航站楼视频监控系统
陆侧道路视频监控系统
要害部位视频监控系统
门禁管理系统功能
停车管理系统功能
周界防范系统功能
云存储系统功能
解码控制与大屏显示系统功能
1、空侧安防监控系统
1.1 系统组成
本节内容包括空侧各个区域的视频监控及设备选型(周界防范系统设计在“4.6周界防范系统”章节详细说明)。
▲空侧监控系统架构
2、航站楼监控系统
航站楼应实行分区管理,一般分为公共活动区、安检(联检)工作区、旅客候机隔离区、行李分拣装卸区和行李提取区等,各区域之间应进行物理隔断,并根据区域安全保卫需要设有封闭管理、安全检查、通行管制、报警、视频监控和防爆等安全保卫设施。
2.1 系统组成
航站楼监控系统组成示意图
3、门禁系统
3.1 系统组成及架构
本方案门禁系统设计选用20门控制主机的系统架构,系统为两层架构,单台门禁控制主机能控制20个通道门,本系统由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统一为门禁系统配置控制专网(通过划分VLAN的方式),实现系统的网络接入与系统数据交互。本系统采用RS485与TCP/IP相结合的方式组建网络。
门禁系统总体结构示意图如下:
▲门禁系统总体架构
▲门禁系统三层架构
4、人员通道管理系统
根据机场控制区安全管理业务需要,可在机场控制区范围内员工通道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并与机场现有人员通道管理系统集成。通过人脸识别摄像机(一体式闸机包含人脸摄像机模块)采集的人脸图像通过与门禁数据库中的员工证件照片对比,以此判别持证员工是否为本人。判别合法有效的持证人员才能进入机场控制区。通过人脸识别和门禁权限双重判断提高机场控制区安保等级。
▲ 人员通道拓扑图
5、电梯层控系统设计
5.1 系统架构
DS-K2201电梯楼层控制器主要用于楼层控制,对授予楼层权限的人方可使用该楼层的电梯按键并只到达被授权层。DS-K2M0008/DS-K2M0016通过RS-485总线方式与DS-K2201电梯楼层控制器通讯,最多可挂载四片DS-K2M0008/DS-K2M0016,最多可控制64层。
电梯层控系统架构
6、陆侧道路监控系统
6.1 系统组成
机场周边道路监控系统架构如下图所示。按照监控场景,可大致分为常规视频监控、智慧型道路监控、高清卡口监控和违章取证监控等类型。
▲ 陆侧道路监控前端架构图
7、常规视频监控系统架构
8、高清卡口系统架构
9、停车管理系统
9.1 系统组成
▲停车管理系统架构图
10、出入口管控子系统
10.1 系统组成
出入口管控系统由前端子系统、传输子系统、中心子系统组成,实现对车辆的24小时全天候监控覆盖,记录所有通行车辆,自动抓拍、记录、传输和处理,同时系统还能完成车辆、车主信息管理等功能。
▲出入口管控系统架构图
11、周界防范系统
11.1 系统组成
▲ 周界报警系统架构图
12、要害部位监控
考虑要机场要害部位的安防场景,可从三个层面进行防护:
1)设立周界控制和管理设施,对要害部位实施封闭管理。
2)设立门禁控制系统对进出人员进行身份识别和记录。
3)设立报警及视频监控系统,接入机场综合安防平台。
▲要害部位监控系统组成图
13、电子围栏子系统
13.1 系统组成
脉冲电子围栏系统由脉冲电子围栏主机、脉冲电子围栏前端和报警信号管理设备三部分组成。其中电子围栏主机分为单防区式和双防区式,对应其系统架构也不尽相同。其系统架构参见下图:
总线制电子围栏系统架构图
▲电子围栏系统架构示意图
1、通信网络总体需求
根据GA/T 50314标准建议,IP监控网络需要满足以下参数需求:
根据T.669推荐标准中所示,IP监控网络的传输质量(如传输时延、包丢失率、包误差率、虚假包率等)应符合如下要求:
1)网络时延上限值为400ms;
2)时延抖动上限值为50ms;
3)丢包率上限值为1×10-3;
4)包误差率上限值为1×10-4。
IP监控传输网络推荐按以上运行参数设计。
因篇幅有限,剩余云存储、解码拼控系统/平台建设/成功案例,
-
-
-
{{item.createTime}}
{{item.userAccount}}
匿名评论
{{item.likeCount}} {{item.content}}
-
-
-
{{item.replyTime}}
{{item.replyPerson}}
{{item.replyContent}}
-
-
-
栏目简介

篇幅虽短却能网罗业内最新的热点事件、各类黑科技的前沿资讯,我们以独特的视角进行解读,并邀您一起展望行业的未来发展。